【队伍建设】班级卫生管理那些事儿

创建时间:2021-03-16
浏览量:0

草长莺飞、春意盎然,包小的“和美班主任成长营”又开营啦!为了加强学校的卫生管理,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扮靓学校的整体环境,本期我们成长营的主题定为“班级卫生管理那些事儿”。学校有目标、有方向地安排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班主任老师作经验分享。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是哪三位有经验的班主任,她们都有哪些实用的金点子吧!

1.低年级组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性大,他们的各项能力都没有中、高年级的学生强,在纪律、秩序、责任感等方面也都不够,需要花点功夫,慢慢培养,因此张颖老师提出三点管理方法。

首先,初期需要亲力亲为,以身示范。从最基本的扫地开始,老师们需要关注孩子们握扫把的手法以及扫地时的姿势是否正确。在安排了值日生后每天的扫地一起参与,至少连着半个月得在现场指导。如果不对就指出问题,说明改进的方法,甚至手把手地教,直到他们能掌握。

其次,安排好得力助手,随时监督。现场监督了一阵子之后,就可以开始慢慢放手。挑几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做组长,每天扫地时监督。等全部扫完后组长同意过关方可结束,最终再由班主任老师进行最后的把关。

第三,事无巨细责任到人,奖惩有度。给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安排好他个人在班级里的工作,除去值日生,还剩窗台、黑板、水杯、倒垃圾、雨衣箱、美术工具盒、图书角等等一系列需要规范的地方都要一一对应安排好。对做得好的孩子给予奖励,还不够的略施小惩。这样孩子们会越来越认真,责任心也会越来越强,班级卫生管理自然就会有好转。

2.中年级组

如果说低年级孩子还需要亲力亲为、多处帮助,那么进入中年级后,学生逐渐有了班级主人翁的意识,班主任老师要善于用好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成为老师的小助手。

首先,班主任老师要身正为范,平时要润物无声地进行示范养成教育。比如走进教室,看到教室地上的纸屑可以不动声色地捡起来,桌椅歪了亲自排一排等等。这些小小的举动都会给学生带来正向的引导。

其次,中年级在班级卫生管理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规范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建立在有严格规定和不断训练强化的基础上。她们班每个孩子都清楚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哪些是扫地的,哪些是整理的,都一个一个落实到位,并监督实行,久而久之孩子们就都驾轻就熟了。同时,她还提到了在个人卫生方面也是有所规定,定期检查。这样一来,无论是班级卫生还是个人卫生就都有了落脚点。

3. 高年级组

高年级学生是班级卫生管理的主角,我们应设置好多种形式的卫生管理小岗位,人人有事干,日日有反馈,在一段时间的监督和反馈中,班级卫生情况一定会有明显的改善。

吴婕薇老师提出班级卫生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琐碎的卫生管理事务需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否则搞卫生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她主张:

一、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班级里做值日是按照学生学号安排任务,一周轮一次,任务分配清晰明了,也不容易忘记。

二、指导到位,严格落实。对于摆放桌子还编排了口诀:竖向边靠线,横向前中后。卫生角的扫把、簸箕、垃圾桶的摆放也有严格规定。不达标就重做,促使学生高标准地完成任务。

三、奖惩分明,养成习惯。“卫生”听起来是一件小工作,但要天天坚持做好,保持教室整洁也是件不容易的事。这么多学生共同生活在一个教室里,大家必须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否则值日生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所以平时在教室就要注意引导这种卫生意识,促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三位班主任声情并茂地分享了自己的班级卫生管理方法,这些充满智慧的管理经验赢得了在场所有班主任的认可。通过分享也让我们全体班主任老师进一步明确了低、中、高年级不同的卫生管理侧重点。

“教育无小事”,将每一件平凡的小事用心地做好,那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包小无小事,卫生也得法。相信今后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包小的校园环境、教室卫生会如春天般清新靓丽、绚烂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