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课题组活动计划

创建时间:2020-09-11
浏览量:0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以学校“在班级管理中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大课题总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研究学生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探索最佳育人途径。

二、研究目标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实验研究能力;

2、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调查研究对象现在学习的习惯;

3、初步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4、初步构建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三、具体研究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

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实验的优劣与成败。本年度,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初步完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问卷法:本实验中需要研究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以及人格发展水平,这些都可以借助问卷调查法,收集到比较客观的信息,进行信息资料处理,并对实验研究进行量的分析处理。

 2、访谈法:访谈法是非常有益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对研究对象、对教师以及父母都可以运用个别访谈的方法,活得相关的实验资料和反馈信息。

3、个案研究法:建立好、中、差典型实验对象的实验全程档案,作为评估和改进实验依据。

4、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已有相关理论作基础,结合学生实际作综合性研究。

(三)多措并举,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是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

(1)将实验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班级的教学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实验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一一落实。

(2)课堂中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转变观念,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将实验目标转化成课堂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4)行为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习惯训练。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和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其基本过程为: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了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学校将以上活动课内容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培养渠道,探索实验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⑴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教研室、大队部将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举办艺术节,举行朗诵、演讲、书法、作文、歌咏比赛,开展赛诗会、手抄报展、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好习惯。

⑵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3、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及方法也不同。在具体操作中,还应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孩子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建立学生档案。每个学期伊始,在对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评、他评、家长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习惯内容中的条目做出判断,记录在学生档案中,把不良学习习惯特别严重的学生作为个别辅导对象。

(2)进行个别辅导。根据学生档案中所反映的情况,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地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辅导中要帮助学生查找出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2.收集整理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十月份:

1.积极参加各类课题研讨活动。

2.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教学实践课,并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

十一月份:

1.学习优秀课例,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行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十二月份:

1.撰写本阶段总结,为下阶段研究做准备。

2.做好课程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