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阅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课题组活动计划
“用经典阅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课题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吸收我国民族文化的智慧。伴随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创造出很多的文学经典。这些优秀的文学经典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文学经典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其中包含民族道德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能够架起一座与先哲们对话的桥梁,接受先哲的智慧,与他们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可塑期,教师通过开展经典阅读,通过正确的引导,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典书籍给予人类的绝不是外表的快感而是内存的生命,经典阅读是生命的阅读,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加强经典阅读,能塑造人们完美的心灵,养成谦虚谨慎、持重内敛、成熟稳重的品格,培育自强不息、不畏艰险、创新进取的精神,能让读者直接与伟大的心灵对话,从而点燃他们的人生理想,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知力、思考力、创造力,从而获得人生经验,充实生命内容,提升精神境界,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追求个人精神生活的满足;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对其人生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蒙和指导作用。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够教会你如何做人,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用的人。因此,学生学习期间,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开发,习惯的养成,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能力的提升,除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外,大部分是从“阅读”中得来的。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用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最多最长,他们在阅读中跨越时空,穿越古今,博采众长,并在阅读中认识自然、体验社会、感受人生。
二、研究目标
1.显性目标:探索多样的经典阅读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人人参与读书成为学校、家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隐性目标: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形成丰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全校师生热爱阅读、喜欢思考,形成浓厚的学校文化特色,努力达到“读书,让学校精神起来”的目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注重硬、软件建设,每个班集体要尽力营造读书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核心。
3.综合目标: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校各学科教学效率,形成开放的校园、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探索以课堂为主体,课外校外为两翼的大阅读教育模式,形成鲜明的经典阅读特色。
三、具体研究措施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经典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经典阅读指导队伍。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经典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避免一切从头做起,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4、文献资料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2.收集整理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十月份:
1.积极参加各类课题研讨活动。
2.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教学实践课,并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
十一月份:
1.学习优秀课例,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行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十二月份:
1.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反复研究尝试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2.与同行交流,听取评价做好笔记。
3.撰写本阶段总结,为下阶段研究做准备。
4.做好课程总结工作。